1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,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2 如采血后未尽快运送或分离血清/血浆,血清/血浆与血细胞长时间接触可发生以下变化:
2.1由于血细胞的酵解作用,血糖以每小时6%左右的速率降低,即使在真空采血管中在较低温度下每小时也会降低1.9%左右,糖酵解产物乳酸和丙酮酸升高;
2.2由于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和溶血加重,红细胞内化学成分发生转移和释放,酶活性受影响,血清无机磷、钾、铁、乳酸脱氢酶、AST、CK等升高;
2.3由于酯酶作用,胆固醇酯因分解而减少,游离脂肪酸增加;
2.4酸性磷酸酶测定血标本常温放置1-2h测定结果降低50%;
2.5电解质测定血标本未及时分离血清,可导致血钾测定结果偏高;
2.6HCV-RNA检测标本需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,冷冻保存,防止RNA降解;
2.7NSE标本必须1h内分离血清,不及时分离或溶血均可使结果升高。
3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应注意以下事项
3.1时间:采集标本后应尽快给予分类和离心。①促凝标本采血后5-15 min尽早处理;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;③非抗凝(无促凝)标本采血30-60min后离心;④抗凝全血标本(血粘度检测、染色体、微量元素检测等)不需要离心。
3.2温度:一般标本为常温(最好是15-25℃)放置,冷藏标本(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)应保持2-8℃。
3.3采血管放置:应管口(盖管塞)向上,保持垂直立位放置。
3.4采血管必须封口: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,影响结果,如可使PH、Ca2+增高,封口可以减少污染、蒸发、喷溅和溢出等。